新闻详情

国内“以塑代钢”政策对铜制管件厂商的具体影响?

发表时间:2022-03-28 15:22

国内“以塑代钢”政策对铜制管件厂商的影响是多维度的,既带来挑战也催生转型机遇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

一、负面影响:市场份额被挤压

  1. 民用建筑领域替代加速

    • 政策驱动:住建部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》(GB 50015)等文件明确推广塑料管材(如PPR、PVC),尤其在住宅冷热水系统中,塑料管占比已超70%。

    • 成本优势:PPR管综合成本比铜管低30%-50%,开发商更倾向选择塑料管以降低预算。

    • 案例:2023年某头部房企集采中,铜制管件用量同比下降15%,塑料管占比达80%。

  2. 市政工程偏好塑料与复合管

    • 老旧管网改造中,PE、钢塑复合管因耐腐蚀、轻便易安装,逐步替代传统镀锌钢管和铜管,如2022年某省会城市供水改造项目中,铜管投标率不足10%。


二、倒逼铜制管件厂商转型

  1. 高端化与差异化竞争

    • 医疗、酒店等特殊场景:铜管的天然抗菌性(灭活率>99%)使其在医院、高端酒店热水系统中不可替代,厂商需聚焦高端市场。

    • 案例:海亮股份推出“抗菌铜水管”,通过上海三甲医院项目验证,溢价能力提升20%。

  2. 技术升级降低成本

    • 薄壁铜管技术:通过减少铜材用量(壁厚降低15%),成本下降10%-15%,如江西某厂商的薄壁铜管已通过1.6MPa压力测试。

    • 铜塑复合管:结合铜的抗菌性与塑料的性价比,如金威管业“铜芯PPR管”,价格比纯铜管低40%。

  3. 环保合规应对政策限制

    • 无铅化工艺:国内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-2022)要求铜件铅含量≤0.25%,厂商需升级无铅铜材(如C12200磷脱氧铜)。

    • 回收体系:建立铜材闭环回收(如江西铜业合作项目),降低原材料成本10%-20%。


三、细分市场的新机会

  1. 地暖系统

    • 铜制分水器因导热性优于塑料,在地暖高端市场仍占主导(占比约60%),如日丰的铜制分水器年销量增长12%。

  2. 出口市场

    • 欧美对铜管的环保要求虽严,但需求稳定(2023年中国铜管出口量增长8%),厂商需通过NSF、DVGW认证。

  3. 工业领域

    • 化工、船舶等高温高压环境仍依赖铜镍合金管件,如江苏某厂商的BFe10-1-1合金管出口订单增长25%。


四、应对策略建议

  1. 产品线调整

    • 保留高利润铜制产品(如医用、工业管件),同时拓展铜塑复合管等过渡产品。

  2. 渠道下沉

    • 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中,推广铜管“轻奢家装”概念(如全屋铜水管系统)。

  3. 政策套利

    • 参与政府“以旧换新”补贴项目,如某厂商通过回收旧镀锌管换购铜管,获地方财政补贴5%-8%。


五、未来展望

  • 短期(3-5年):塑料管在民用领域占比或突破85%,铜管厂商需加速高端化。

  • 长期:随着铜材回收技术成熟和绿色建筑标准提高(如LEED认证鼓励抗菌材料),铜管在健康住宅中可能迎来反弹。


数据来源: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、住建部2023年报告、SMM铜产业链调研。
如需具体厂商案例或成本测算细节,可进一步提供!

分享到:
联系我们:
全国免费电话:400-8267-718
固定电话:86-575-87657111
邮编:311800
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店口工业区
传真:86-575-87167122
底部导航: